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风、寒、湿、跌打损伤、劳累等是其主要的发病诱因。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早有认识,《素问·刺腰痛》中云:“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医学心悟》云:“腰痛拘急,牵引脚足”。以上所描述的症状与腰突症相似,古籍因此把本病列入“腰痛”“痹证”范畴。目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腰突症的方法众多,主要针对其病因、病机,中药以活血化瘀、祛风湿、补肝肾等为主。西药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或脱水药、皮质类固醇类药静滴, 目的是使受压迫的神经根消炎、脱水消肿。临床治疗发现,腰痛常发于水湿停聚者,运用六味地黄丸或独活寄生汤治疗效果不好,甚至腰痛会加重,根据病机需要用健脾化湿、利水消肿药治疗。故选用五苓散为主方治疗。
五苓散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之利水消肿经典方剂, 在《金匮要略》中又用来主治癫眩之水气病,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后世医家常用此方治疗水湿内停之证。该方以茯苓、猪苓甘淡渗湿,通利小便,为主药;桂枝辛温,既能温化膀胱而利小便,又能疏散表邪而治表证,为辅药;泽泻甘寒渗泄,助二苓以利水,白术苦温,健脾燥湿,使脾健湿祛,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根据现代的药理报道分析五苓散主要通过调节血管通透性、血浆蛋白渗透压等起到利尿作用,进而促进人体内水、电解质代谢。故通过五苓散治疗能解除水肿及炎性渗出物对神经、血管的刺激、压迫,从而改善或解除腰腿疼痛症状。但要说明的是,经方五苓散是祛湿剂,而不是利尿剂。
临床研究证实,五苓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利水消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2、顽固性湿疹:
顽固性湿疹属于中医学“湿疮”“浸淫疮”“血风疮”等范畴,认为该病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急性期以实热为主,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实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慢性者则多与素体虚弱,脾虚不运,湿邪留恋,肌肤失养等有关,久之则伤及血脉,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瘙痒难耐,缠绵难愈。瘙痒为湿疹的一个主要症状,常引起强烈的搔抓反应,而搔抓在激发或使湿疹持久存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搔抓可引起皮肤肥厚、苔藓样变,同时还可继发皮肤糜烂、出血,湿疹皮损及其渗出物是多种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使创面容易继发感染,微生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及其作为抗原或超抗原所激发的免疫反应可加重皮损。中医学对于湿疹瘙痒的发生非常重视辨证论治,对于顽固性慢性湿疹,总以祛湿为先,或以疏风清热利湿,或以燥湿健脾,或以健脾化湿,或以活血除湿,或以养阴除湿等,若辨证准确,处方用药无误,常可收到预期的止痒效果。
顽固性湿疹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证,方剂选择为五苓散加味,方中白术、甘草健脾燥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清热利湿, 肉桂温阳利水, 陈皮理气和中, 白芷、地肤子止痒疏风,全方共奏健脾利湿、疏风止痒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苓散复方对水液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具有降压、调节血脂、降低血尿酸、减轻炎性渗出等多重作用。方中肉桂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辐射、抗菌、抗炎、抗自由基等作用, 泽泻具有降血脂、抗补体活性作用,白术具有调节胃肠道、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衰老、抗炎、扩张血管、镇静等药理作用,茯苓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单纯性疱疹病毒、镇静等作用;滑石具有保护皮肤、黏膜作用,且对多种皮肤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白芷具有光敏作用,可使迅速增殖的皮肤表皮细胞回复正常水平,且有抗炎、消肿、止痒等多重效果;地肤子具有免疫抑制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发挥抑菌、抗病毒及抗炎效果;陈皮具有强心、利胆、抗氧化、抗菌、抗过敏作用,且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明显改善效果。
3、糖尿病肾病水肿:
糖尿病肾病规范化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肾病,属于中医“肾消”,故其病位在肾。《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水,为水液代谢之关键,参与水由生成到输布到排泄的整个过程,《方剂学》第六版中针对五苓散有写到:“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取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由此可见,五苓散具有通过肾脏利水渗湿的功效。脾主运化水液,对于全身的津液代谢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出现水肿则由脾虚不能制水而来,故其病位亦在脾。当代名中医赵锡武曾言:“五苓散为中焦淡渗健脾之剂,能恢复脾的功能,使脾阳振而吐泻止,而小便始利。”五苓散可通过健脾而达到燥湿去水肿的目的。
引发水肿的病机,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肾阳虚为本,水湿为标。脾之运化将水谷转化为气血精微,布散全身,脾阳虚则布散失常、物不归正,临床上则出现蛋白尿;肾主藏精,肾阳虚则贮藏功能减弱,且脾阳根于肾阳,导致精微物质外泄,与西医蛋白尿的发生相对应;脾阳不振则运化无权,土不制水而生水肿;肾阳不足则气化失常继而液泛溢肌肤导致水肿发生,与西医水肿症状吻合。五苓散有温脾暖肾、利水消肿之功效,虚实同治,既符合中医病机,又与西医病理相一致。
五苓散标本同治消除水肿,《证治准绳·水肿》曰:“凡治肿,皆宜以治湿为主,所挟不同,故治法亦异。”说明湿盛是水肿发病的病机要点,但治疗不能一味利水,宜根据病机从脾肾阳虚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水肿症状。五苓散为《伤寒论》中典型的治水经方,被各医家广泛应用于各种水液运化失常的疾病,从脾阳虚和肾阳虚两方面入手,通过健脾渗湿、温阳化水而起到消除水肿的作用,针对脾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水肿的治疗做到了标本同治,也是其有效预防水肿反复的重要基础。
五苓散组方特点及临床药理研究,五苓散功效在于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利水祛湿兼以清热;猪苓、茯苓淡渗利水,与泽泻配伍可增强泽泻的利水祛湿之力;白术健脾燥湿,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桂枝则温通阳气,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茯苓、猪苓、泽泻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白术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桂枝能够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实验证实五苓散提取液可通过缓解糖尿病肾病病变过程中的免疫炎症损伤而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阻止白蛋白进入原尿,达到利尿消肿的治疗目的。将五苓散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水肿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水肿症状,治疗前后的24h尿量、24h尿蛋白量及ALB、Scr、TC、TG等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盈昌优配-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配资证券网-我要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